主页 > 白酒百科 > 内容

宋书玉:微光成炬,烛照未来

发布时间:2024-11-23   来源:网络    
字号:

宋书玉:微光成炬,烛照未来

6月10日,2023年,我国酿酒学科高校联盟年度盛会于江苏宿迁隆重召开,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亲临现场并发表精彩致辞。

高考盛事落幕,各大院校纷纷敞开大门,广纳英才,助力国家与产业人才孵化。宋书玉理事长强调,人才乃根本,治国之道,首在人才;育才之途,重在教化。

年会汇聚酒都宿迁,与各高校共聚一堂,孟津河畔映照夜明珠,昆仑山巅孕育美玉。微光凝聚,同心协力,追求美酒极致品质,培育酿酒英才,助力酒业繁荣昌盛。宋书玉理事长寄语,愿以盛会汇聚智慧,以智慧之光映照美酒甘醇,以知识之深植,提升美酒香醇之韵。

在深化学科体系、优化学科构建的基础上,宋书玉理事长强调,需先解答一问:白酒酿造,究竟是一门科学吗?白酒酿造,无疑是科学,却远不止于此。科学,是建立在可验证解释与对客观事物形式、组织预测的有序知识体系,是系统化、公式化的知识。严格而言,科学即人类对已知知识的总结。那么,未知领域呢?科学,正是探索与发现的源泉。科学家虽多是无神论者,但牛顿、爱因斯坦等世界级科学家亦曾言:“科学的尽头是神。”故而,亦有科学无法解释的难题。自19世纪末现代科学诞生,追溯至16世纪近代科学,中国白酒历史却可追溯至两千年前的西汉,元朝“烧酒”更标志着其发展新阶段。中国白酒,始于“总结的科学”,今需“科学的总结”。因白酒既早于科学,亦长于科学。宋书玉理事长指出,我们应运用科学原理深入探究白酒之谜,发掘其生态、蒸馏、酒曲、贮藏、勾调等原理,但现有科学范围尚不足以解开白酒奥秘,今时认知亦不足以阐释其源远流长的酿酒技艺。我们需以现代科技进步和前沿学科启迪,不断系统研究白酒酿造的神秘与复杂。

中国白酒产业根植传统,拥抱现代,博采众长,内涵丰富。在遵循古法的同时,亦创新意,于豪放之外,蕴含深意。然而,从辩证视角审视,我国白酒酿造在科学领域的成就,无疑值得肯定。

原料的科学性

白酒,非仅酿造而成,更源于精心耕种。一粒粮食,历经发酵,终成数千种含水、乙醇的复杂混合。世间生物,鲜有可比。原料之选,淀粉、蛋白、纤维等,与酒质紧密相连。科学酿造,需建立标准化体系。原料之重要,首当其冲。科研院校与名企,日益重视原料研究。尤其在选种、耕收,需适应生产。在品控、储藏、加工,应用新技术,融入溯源、数字化,让原料学助力白酒酿造与品质提升。

生态的科学性

中国名酒一旦离开原产地,便无法复刻其独特风味,这正是由其独特的酿造微生态所塑造。产区价值理念,正是基于中国白酒这一独特生产方式所倡导。天人合一、共酿天成的中国白酒,山水灵秀孕育其风味,天时地利滋养其风格,匠人匠心铸就其品质。这一切,都蕴含着生态与微生态的科学奥秘。

原料微生态、水源微生态、窖泥微生态、酿造厂及工具微生态,这些与菌系、酶系、物系交织的复杂构成,正是我们深入探究的生态酿造课题。

生态与产区研究助力白酒品质提升,其独特价值日益凸显。

发酵的科学性

中国白酒酿造工艺,无论是糖化还是发酵,均涉及繁复的生物代谢环节。众多风味与活性物质的生成机制,其生物代谢过程亦在持续得到科学验证。

深入探究多微生物共酵的繁复过程及其代谢产物间的微妙联系,实乃一项极具挑战的研究课题。稳固的微生态体系,不仅是白酒发酵稳定性的坚实基石,更是其风味复杂多样性的坚守根本。

特征风味物质及其与发酵的紧密联系,始终占据我们研究的核心地位。通过对生成机理的深入解析,我们成功发现了功能微生物,并借助其选育成果,将其应用于酿酒实践。

随着对固态发酵建模、风味形成机制及微生物学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发酵工艺的认知显著提升,对发酵参数的调控亦实现了显著突破。

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尖端,我们致力于对微生态发酵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旨在精准复制自然形成的优质微生态体系,对微生物群落实施精准干预、复制与重组,通过微生物群落的协同优化,实现发酵过程的精细优化与有效控制。

生产的科学性

中国白酒酿造奥秘重重,如甑桶蒸馏摘酒之术、大曲培育时令之秘,均为世界酿酒界难以捉摸的谜题。这些亟待科技进步与科研人员不懈钻研。在生产领域,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机械化、智能化进程上。我国白酒传统酿造技术的模块化研发、酿造过程的快速检验与再现检测技术、多类型传感器、人工智能及仿生技术的创新,正是先进科学理念与前沿技术手段在白酒酿造中的应用。在此过程中,如何使技术更智能、更贴合白酒生产需求,是我们持续探索的关键。

陈贮的科学性

在多数产品中,品质往往在制造完成便定格,甚至随时间流逝而逐渐衰减,食品领域尤为明显。然而,白酒却与众不同,陈年储存更是其品质升华的关键环节。我们常言白酒拥有生命,正是这一特性赋予其独特魅力。

随着缔合作用、氧化还原、酯化反应的揭示与剖析,我们对“恒温恒湿”、“陶坛陈贮”与“酒越陈越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也从科学角度进一步证实了白酒陈贮的合理性。

此外,白酒在营销、传播、品鉴、饮用、收藏、佐餐、酒器、酒具、健康饮酒、品牌塑造、文化构建等多领域,其科学性亦需持续挖掘。为此,我们今年提出打造“中国酒学”与“中国酒文化学”体系。全球独此一例,我国提出构建酒类学科计划,凭借独特酿造技艺、深厚文化底蕴、独特发展路径和市场格局,我国万亿级酒业足以支撑此学科。以“产学研协”创新模式,高质量、高效率构建“中国酒学”与“中国酒文化学”。其中,“中国酒学”涵盖酒科学与文化学两大板块,包括酒生态、原料、微生物、生物化学、风味化学、感官评定、酒曲工艺、酿造工艺、工程学、检验学、装备学、经济学、管理学、标准及文化学等。此学科建设,需行业同仁携手共进,尤其是酿酒学科高校联盟的共同努力。

从选材、生态、发酵、生产至陈酿,中国白酒的酿造过程在科学性上独树一帜。然而,贯穿始终的“天人合一”哲学,更显其深邃与鲜明。这充分证明,白酒酿造不仅是科学,更融合了文化、历史、艺术、哲学、美学、习俗、政治与经济,展现出非凡的生命力和传承力,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宝贵财富。

文明之炬,亘古长明,独步天下;与宇宙同寿,与星辰共辉。我国白酒酿造,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如何传承发扬,让科研与学科建设,更有效地助力产业繁荣?

以研究拓方向

探寻我国酿酒之源,《世本》记载帝女仪狄创制酒醪,少康制秫酒,自此,酿酒产业的研究与革新始终围绕提升品质与产量两大目标。回顾近代发展,20世纪50、60年代白酒试点,为白酒科技注入强劲动力。70年代机械化酿造技术兴起,80至90年代仪器分析技术广泛推广,将科技成果大规模传播,白酒产业科技含量显著提升。90年代,中国白酒产业迈入数字化时代。

中国白酒酿造科研始终肩负着引领产业创新、拓展新增长点的重任。自21世纪起,通过实施169计划、158计划和3C计划等白酒科技创新战略,我国白酒技术不断进步,发挥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今年5月,协会在年会上总结了阶段性成果,包括大曲微生态、白酒风味特征、代谢评价体系及工程智造标准等。同时,亦提出了新的科研计划,如5M计划、酒曲研究、传统酿造模块化技术及气候体系研究,将继续为产业进步提供科研支持。

截至2022年末,我国白酒产业专利申请总量突破三万大关,涵盖外观、实用新型及发明专利,其中外观专利18016项,实用新型7212项,发明专利5476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成果丰硕,成果累累。

宋书玉理事长强调,中国酿酒学科高校联盟作为酿酒科学领域的先锋平台,更应站在时代前沿,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学术成果,深化现有研究,开拓创新方向,为酿酒产业持续输送新技术应用与理论支持。

以人才奠基石

人才,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其支撑作用始终是产业进步的坚实基石。学科建设,本质在于深化垂直领域研究,培育出专业度高、契合产业需求的多领域人才。宋书玉理事长强调,中国酒科学作为一门复杂的系统科学,其下设学科体系亦需持续优化。涵盖生态学、原料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风味化学、酒曲工艺学、工程学等众多学科,教材编写、实验设计、教学内容筛选,均需各位专家、学者群策群力,持续奋斗。

以职业育前景

产业壮大需职业化发展,各司其职,专职专岗,孕育无限前景,此乃新时代酒产业建设之新要求。加速酒产业全领域、高品质发展,专业人才培育至关重要,更需提供精准职业定位。通过构建完善的考核、晋升体系,打造成熟职业化架构,持续优化产业顶层设计。

在协会推进的各项工作中,酿造、酿酒、品酒等职业序列已形成完备的职业标准、培训体系和认定机制。同时,酒体设计、调酒、侍酒、酒类营销、品鉴、制曲等领域的职业培训与认定亦在稳步推进。此外,针对产业高级管理人才的培训,将为酒类产业管理团队注入新活力。多项职业技能竞赛亦将助力产业职业化发展,以赛促培,成效显著。

宋书玉理事长强调,协会、高校及名酒企业需打破本科至博士生的教育壁垒,确保酒业人才全面掌握理论知识、科研技能。此举旨在将白酒酿造打造为精细化、职业化、专业化的优势产业。

以文化续繁荣

酒之灵魂,其社会属性最为关键,酿酒之精髓亦深植文化之根,追求和谐——人与酒、精神与物质、风味与健康、自然与智能的和谐统一。中国白酒与中华文化相辅相成,唯有汲取传统之精华,不断丰富酒文化内涵,方能适应其长期繁荣之需求。

协会于去年发布《关于强化中国酒业新文化建设的指导性意见》,此纲领作为中国酒业文化建设的首部发展蓝图,为名酒企业制定及优化“文化发展战略”提供了坚实依据。同时,致力于打造“世界级中国酒文化IP”、持续举办中国酒文化月活动、构建“中国酒学”与“中国酒文化学”并筹划编纂《中国酒文化大典》、与国家图书馆携手编撰《中国酒典》等,均为激发白酒酿造产业活力、实现产业持续繁荣的积极行动。宋书玉理事长强调,高校作为精神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关键力量,更应承担起延续酒业文化传承的重任,共同助力中国酒业新文化建设。

以融合促进步

酿酒业承载着我国千年的文化传承,推动其高质量发展,是促进产业联动、文化创新与生活品质提升的关键所在。为贯彻《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及《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我们正优化职业教育定位,调整酒产业经济结构,增强企业创新力,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产业升级,实现产业链现代化。今年4月,我国首个“中国酒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正式成立。为履行共同体责任,加强产教融合,整合产业资源,共创发展新机遇,宋书玉理事长向各酿酒学科高校发出诚挚邀请,携手共绘中国酒业发展蓝图。

每一滴佳酿,凝聚着数千年的传承精华,承载着绵延不绝的白酒辉煌史册。因此,我们的研究应怀揣对酒文化的向往与敬畏,永葆求知之热忱,坚守初心不变。

宋书玉理事长强调,随着白酒酿造研究的持续深化,我们对这一领域的认知亦日益精进。白酒酿造的科学殿堂将逐步构建,学科体系日渐完善,科学原理逐步明晰。在此充满酒香的研究征途上,愿中国酿酒学科高校联盟肩负使命,以满腔热忱为后来者抵挡风霜;以坚韧不拔的意志传承精神;以披荆斩棘的勇气指引方向。

微光汇聚,照亮前程。宋书玉理事长深情寄语,愿汇集此刻你我之光,延续我国酒业辉煌之火种,指引新时代酒业发展航向!

图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