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酱酒品牌 > 内容

“315”照妖镜:兑水的贴牌,遭殃的名酒

发布时间:2024-12-02   来源:网络    
字号:

“315”曝光台:假冒贴牌,劣质兑水,名酒品牌受损,信誉尽失。

自假货泛滥成灾的时代以来,白酒作为消费市场中的关键商品,不可避免地沦为假货的“重灾区”。随着市场结构的优化和监管力度的增强,以假乱真的欺诈行为逐年减少,然而,重建工作仍面临艰巨挑战。值此“315”消费者权益日之际,白酒打假问题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近期,山东淄博警方在跨省行动中成功捣毁位于贵州仁怀的三个制假售假名酒窝点,查获大量冒牌贵州茅台的多品牌假酒,涉案金额高达2000余万元。这些假酒每瓶成本不过十几元,然而部分售价却突破千元,其暴利程度可见一斑。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截图

恰逢其时,本月伊始,上海金山公安分局经侦支队成功捣毁8个知名白酒制假窝点,现场查获假冒高档白酒2000余瓶,涉案金额高达1000余万元。而去年,重庆警方更是成功侦破涉案金额超10亿元的制售假酒巨案。

高额利润诱惑下,众多非法团伙纷纷涌入,此类案件频发,白酒市场长期遭受“劣币”冲击。欲净化市场,还白酒行业以宁静,各方需持续携手努力。

打假火力点

3月15日,作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每年都成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集中行动日。12315投诉举报专线便应运而生,该专线依托的互联网平台亦于2017年正式上线,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维权途径。

在“全国12315消费信息投诉公示平台”中,以“白酒”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结果显示相关企业信息共151条,而包含“白酒”字样的商品或服务信息则高达24804条。

截图源自全国12315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平台,内容详实。

在众多案例中,投诉焦点集中于“食品安全”、“产品掺假”、“价格调控”等关键领域。针对白酒产品掺假、虚假宣传的投诉达458起,食品安全问题投诉316起,显著高于广告、商标问题的56起,以及售后问题的77起。

观察投诉案例,不难发现,白酒造假投诉占据主导,假酒问题已成为损害消费者和酒企权益的严重挑战。

究竟这些假酒在何处暴露了其伪劣本质?据业内人士透露,冒用商标与伪造特供酒成为了两大常见的造假手段。

在众多侵权行为中,商标假冒尤为普遍。据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酒类产业知识产权报告》揭示,高达86.96%的企业曾遭受知识产权侵犯,其中商标侵权现象尤为严重,占比竟达78.26%。犯罪分子通过购买酒瓶包装材料、伪造防伪标签等手段,冒充知名酒品牌,所灌装的酒体则由多种基酒勾兑而成。

图片来源:摄图网

2022年5月,重庆警方成功破获一宗假冒案。犯罪团伙以“茅台王子酒”“飞天茅台”等知名系列酒为基酒,掺入多种添加剂进行勾兑、灌装,非法制造“15年”“30年”“50年”等高端年份茅台,在川渝地区广泛销售,涉案金额高达1.1亿元。

除假冒商标之外,特供酒伪造亦为一种常见造假手段。据悉,犯罪团伙常以低价收购散装白酒,并定制包装材料,如酒瓶、纸箱等,随后印上“机关特供”、“接待专用”等字样,便将普通白酒伪装成高价“特供酒”。

近期,重庆警方成功破获了“5.21”特大制售假酒案,此案中造假者以低价购入散装白酒,伪装成“特供”或“专供”高档白酒销售,涉案金额高达2亿多元。与此同时,上海警方也破获了一起“特供酒”案件,查获假酒1.2万余瓶,涉案金额1.4亿多元。

案件频发,为应对此状况,国管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使用“特供”“专供”标识的通知》明确指出,禁止各级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使用、自行或授权销售带有“特供”“专供”等字样的商品。这些所谓的“特供”“专供”酒属非法产品,理应杜绝流通,却屡屡有消费者受骗。

商标与特供酒造假之外,真瓶装假酒、年份篡改等手段亦屡见不鲜。业界人士指出,尽管近两年案件有所下降,但造假技术愈发复杂,消费者与商家辨别难度不断上升,白酒打假之路任重道远。

图片来源:摄图网

名酒重灾区

造假手段繁多,然而其目标品牌却相对集中,诸如茅台、五粮液等知名酒类,假酒问题已演变成一场“灾难”。

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方网站上,以“白酒”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涌现出141篇相关新闻。其中,涉及假冒白酒的新闻高达57篇,半数以上与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等知名高端酒品牌相关。这些品牌凭借其高市场认可度和价格,成为造假分子的首要目标。此外,江小白、牛栏山等中低端光瓶酒也未能幸免,造假案件频发。

如前所述,山东淄博的这起假冒茅台案堪称冒牌名酒之典范。在该案件中,犯罪分子并未将目光锁定在高端飞天茅台上,而是转向了中低端茅台系列酒。负责此案的民警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据犯罪嫌疑人供述,尽管飞天茅台价格昂贵、利润丰厚,但全国范围内打假力度强劲,为规避打击,他们转而瞄准了中低端市场。此类带有茅台商标的茅台系列酒虽价格相对较低,但消费群体广泛,销量大,仍能实现盈利。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截图

造假者遵循“趋利避害”的天然本能,逐步将视线投向了看似“稳妥”的低端名酒市场。同理,相较于更易被消费者察觉且风险较高的线下渠道,他们开始转向线上拓展销售途径。

电子商务与直播平台的蓬勃发展,使得酒类销售渠道日益丰富,假酒现象亦步亦趋。线上购物无法实现消费者与产品的直接对接,加之部分电商平台监管不力,造假分子利用这些漏洞,销售假酒的现象愈发猖獗。

近期,江苏无锡警方成功侦破一起利用网络平台销售假冒酒水的案件。在这起案件中,犯罪团伙在国内外多个知名门户网站及APP上开设了百个账户,广泛传播假冒茅台的推广信息,以此吸引消费者,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假酒销售链条。

图片来源:央广网

显而易见,在遥不可及的线上消费领域,犯罪分子仅需寥寥数语便轻松下单,而假货更是难以辨识。

亦因如此,众多谨慎的消费者在门户网站引发警觉后,更倾向于信赖自身视角,纷纷转向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进行下单。

短视频平台真的万无一失吗?答案并非如此。

在今年重庆警方侦破的特大假酒案中,犯罪团伙利用某知名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引流,大肆销售假酒。为提升销量,他们不惜雇佣“网红”制作识别真假茅台的短视频,在多个互联网短视频平台注册账号,循环播放,以教授消费者辨别假酒的方法为幌子,实则进行新时代的“网络诈骗”。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截图

乱象如何破

无论是奢华名酿还是平价贴牌酒,造假者的追求唯有利益,而“利益丰厚”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漏洞可乘”,这些边缘地带便成了他们滋生蔓延的温床。

高额利润与监管挑战交织,催生了这一现象。制假者巧妙利用企业防伪短板和消费者识别不足,从中获利,导致假货屡禁不绝。加之鉴定机构缺失及鉴定流程不规范,假酒问题愈发难以根除。

政府持续加大力度,实施多项政策以稳固白酒市场,奠定白酒鉴伪的基础。市场监管总局陆续修订并发布了《白酒工业术语》、《饮料酒术语和分类》以及《白酒质量要求第1部分:浓香型白酒》等系列国家标准。

截图源自《白酒质量要求 第1部分:浓香型白酒》标准。

各地省市陆续出台相关措施,强化对假酒市场的整治。例如,重庆市场监管局发布《关于强化酒类产品销售市场监管的通知》,全面推行酒类产品备案许可制,规范销售秩序。云南市场监管局亦发布《散装白酒生产经营违法行为处罚指南》及《白酒生产小作坊监管手册》等,以提升白酒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在国家及地方政府陆续推出一系列针对白酒行业的监管措施之际,企业积极响应,共同保障了白酒市场的稳定秩序。在此过程中,防伪技术的升级与优化显得尤为关键。

在防伪领域,茅台始终秉持严谨态度。去岁年末,茅台正式启用全新防伪系统,其瓶口胶帽搭载尖端RFID芯片,实现溯源电子标签功能,并同步推进产品溯源查询系统建设,赋予产品“电子身份证”的属性。

图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