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事局 | 钱文忠、郦波共谈海外情谊,国酒扬帆远航,知己遍布全球。
丝绸、茶香、瓷韵、酒香,曾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一张名片,它们承载着中式生活的雅致,展现着独特的审美情趣,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丝绸之路,驼铃声声,无数追梦人跨越千山万水,怀揣梦想、向往与财富,追逐着这些“中国梦”的碎片。如今,它们依旧闪耀着中国风采。然而,与丝绸、茶叶、瓷器这些曾定义古代全球贸易的“出海单品”相比,白酒在国际舞台上尚显不足。在“一带一路”和全球一体化的新丝路机遇下,中国白酒能否扬帆起航,其文化能否香飘海外,成为众多酒友关注的焦点。
由西凤酒独家冠名,凤凰网匠心打造的《中华酒事局》新一期节目,不仅承载着经典,更洋溢着新声。主持人蔡紫携手钱文忠教授、郦波教授,从文化视角出发,为白酒出海献计献策,更从历史维度论证中国白酒文化走向世界的必然性。
国逢盛世,文化必然“出海”
钱文忠教授认为,当国家处于繁荣昌盛之际,深厚的文明自信将激发日常劳动的创造力,从而对外部世界展现出强大的文化魅力,这正是中国白酒走向世界的坚实基础。回顾历史,瓷器的西方盛行便是明证。
1998年,一艘阿拉伯沉船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岸1.6公里处重见天日。这艘公元830年的古船,见证了中国至中东航线上的海难,船上保存着数万件唐代瓷器。这些瓷器装饰着波斯、阿拉伯风格,携带着阿拉伯文字,无疑是那个时代专为外销定制的中国瓷。更令人称奇的是,瓷器上丰富的中文书法,既有随性的汉字,也有诗意的短句,体现了制作者对当时流行诗歌的珍视。这些神秘的东方文字,满足了海外对强盛文明和璀璨文化的向往,激发了他们的消费热情。此类中西文明交流的例子,在古代屡见不鲜。如文艺复兴时期贝利尼的《诸神之宴》中,中式瓷盆便融入了他对东方文明的美好想象。18世纪,波兰国王奥古斯都二世对青瓷的痴迷,甚至以600名龙骑兵换取康熙青花瓷,这充分证明了中华文化的魅力。而东非马林迪王国,更是将这种文化追求发展成独特的东方主义装饰风格,将破碎的瓷器底托用于建筑与装饰,彰显了对东方文化的极致推崇。
无论东西半球,中国文化在海外赢得无数知音,已成为公认的事实。源自“用”而生的瓷器,凭借其独特的文明魅力,历经千年传承,使中国文化瑰宝成为永恒的“爆款”。
文化“出海爆款”堪称有力佐证。随着我国重返世界舞台中心,盛世文化的复兴无疑为白酒文化的输出提供了宝贵机遇,这为国酒扬帆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酒扬帆,它山之石或可攻玉
中国白酒文化在海外的广泛影响力,根基深厚。1955年4月,万隆会议之际,东南亚华侨领袖曾向周总理表达对未能品尝西凤酒的遗憾,此情此景催生了陕西西凤酒厂的诞生;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基辛格百岁高龄仍津津乐道的“燃酒”轶事,更是将中国酒文化的魅力带到了美国白宫。郦波教授认为,要充分发挥白酒的文化影响力,关键在于重塑中国酒文化的核心地位。
酒文化在我国占据核心地位,其推广之功不容小觑。借鉴他山之石,如韩国烧酒、日本清酒,均源自我国白酒。然而,这些与中国同源的邻邦在酒文化推广上,似乎更能把握时代脉搏。韩国通过热播韩剧传播本土烧酒文化,日本居酒屋亦成为日本酒文化的先锋。钱文忠老师对日本居酒屋保留的“木枡”奉酒古风赞誉有加。这些成功案例的共同点在于,它们成功解构了餐饮文化中酒与餐的紧密联系,让饮酒重返社交活动的主角地位,这正是中国白酒在我国酒文化历史中的真实角色。
中国的美酒,犹如中国之道,饮者得以通灵。故而,当中国酒成为精神交流的桥梁,总能激发灵感与共鸣,留下无尽回味与传奇。白酒扬帆出海,旨在让传统饮酒情趣与品酒乐趣重回主流。与世界结为白酒之友,并非难事,因民族之韵,终将走向世界。中国白酒的海外征程,前景可期,得益于国运昌盛与文化自信,定能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文化共鸣。此共鸣,正是中国白酒海外广结知己、四海皆友的根源所在。
昨日往事,今朝佳话,他日奇谈,皆藏酒中。在《中华酒事局》的精彩演绎里,主持人与嘉宾以独到的文化眼光,讲述着引人入胜的故事,让我们不仅品味历史的韵味,更领略今日的趣味,更憧憬未来的辉煌。锁定凤凰网,持续关注《中华酒事局》,更多酒中雅趣,在此静候您的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