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事局特辑 | 钱文忠、郦波深度解析:探寻中国酒乡的形成奥秘
酒香千年,中国乃酒之摇篮,文明古国,酒韵悠长。这片乐土,南北皆藏佳酿。醉心酒文化的您,或许好奇,这醉人的中国酒,源自何方?何地为国人醉心之地?经典与新声交织,西凤酒独家冠名,凤凰网精心打造的《中华酒事局》迎来收官之作。本期,蔡紫携手钱文忠、郦波教授,于酒香四溢的西凤酒厂,探寻中国酒乡的形成之源。
天之美禄,酒乡也要看天吃饭
酒,乃天赐之佳酿。正如钱文忠教授所言,酿酒需顺应天时。农业文明、水文地理与商道交融,构成了酒乡形成的天时地利人和。西凤酒产自凤翔,便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
曲为酒之魂,一语道破酿造佳酿的核心要素——粮食,酿酒技艺的精进,离不开农业文明的繁荣。古华夏农耕技艺独步天下,粮种产量远超同期欧洲十倍,先进的垄耕技术沿用至今。这一切,皆源于西周对农耕文化根基的奠定。夏商周三代,夏以治水兴邦,商精于冶炼,至周朝,凤翔成为农耕文明的巅峰,美酒由此诞生,天时地利人和尽在其中。曲为酒之骨,水为酒之灵,渭水潺潺,秦岭之麓,凤翔之地。独特的水文地理,赋予凤翔酿造美酒的天然优势。
尤为珍贵的是,凤翔位居连接西域的独一商道,不仅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关键枢纽,更是声名远播的秦商摇篮,历来被誉为我国商业文化的核心地带。酒,作为农业文明时期的热门商品贸易资源,需求旺盛,催生了精湛的工艺,激发了工艺创新的活力。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凤翔酒乡的美誉实乃天赐良机。
酒乡,围绕政治核心地区
得天独厚,能在众多白酒产区中独树一帜,铸就酒乡盛誉的,离不开悠久的历史积淀。地处政治中枢之旁,更是“酒乡”传承的有利条件。自古便有“酒品之乡,京师为尊”的说法。在中国文化里,酒不仅是私人雅趣,更是“礼制”的核心,国家祭祀与典礼,酒始终扮演着主角。因此,位于政治核心区周边,便于国家获取,成为名酒产地成为酒乡的关键推动力。
钱文忠教授考证,凤翔自古便与我国最古老的政治中心区相邻。其名源于大国兴起之地,周朝兴起于凤翔,秦国亦曾定都于此。秦朝30位君王中,有19位安葬于此。直至汉唐,凤翔府的凤翔至少千年保持“一线大都市”地位。庄重祭祀、盛大典礼、频繁外交,使凤翔周边千年需求高品质美酒,此景在中国酒文化中极为罕见。悠久历史传承,使西凤酒与酒乡凤翔成为中国酒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酒乡,还需知识分子“背书”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酒自昔以来,便是中国文人精神生活的核心。文人墨客借酒抒怀,游历四海,知识分子亦以酒筑起超脱尘世的理想家园。故而,我国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归宿,皆在酒乡。而酒乡亦需精英知识分子的赞誉,方能名扬四海。
凤翔,这座深植于中国历史文化腹地的古城,诗词歌赋自然层出不穷。苏东坡,这位文坛巨匠,曾在此地挥毫泼墨,留下诸多传世佳作。郦波教授赞誉,苏东坡不仅在文坛独树一帜,官场亦是一流高手。嘉佑二年,他以《刑赏忠厚之至论》一鸣惊人,进士及第;嘉佑六年,又在制科考试中脱颖而出,位列三等,成就了两宋三百年来十二万进士的辉煌。正是这次制科考试,让苏轼步入仕途,担任凤翔签书判官。在凤翔,他以酒业为抓手,振兴经济,成为西凤酒产地凤翔酒业复兴的关键人物。
苏轼主政凤翔,书写了凤翔繁荣的辉煌篇章,凤翔亦见证了他青年时代的成长历程。初涉凤翔,苏轼与陈公弼关系紧张,衙役赞其为“苏贤良”,陈公却责以贬斥;苏轼上书,陈公令其重写;聚会缺席,陈公罚铜纠劾……苏轼视此为上司有意打压,抵触情绪高涨,诗文中亦流露出不满。然而,陈公弼不为所动,既不因苏轼反击而怒,亦不因牢骚而偏私。终,苏轼领悟陈公弼之压制非恶意,乃因对其重视与爱护,望其磨砺成器。陈公弼逝,苏轼撰《陈公弼传》以纪念,文中末尾感慨:“当时年少气盛,愚钝无知,屡与公争议,言辞激烈,后深悔之。”一“悔”字,尽释当年恩怨。
在某种程度上,中国酒乡宛如中华文明的缩影,其诞生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承载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更是文化沉淀的结晶。在这片土地上,酿造的不仅是美酒,更蕴含着对中华山川大地的深情厚谊,酒香四溢,亦是中国璀璨历史文化的象征。自古以来,正因如此,中国酒才成为与中华文明一样,回味无穷的佳酿。《中华酒事局》便是为您开启这中国酒悠远意境的一扇小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