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渡珍酒IPO动态:产能扩张加速,存货激增,消化策略成关键议题。
珍酿李渡,亟需借助上市步伐,以稳固其在行业赛道中的领先地位。
文/每日财报 吕明侠
关于珍酒进军香港资本市场,IPO的消息早已在业界传得沸沸扬扬,如今,这一盛事终于尘埃落定,靴子落地,尘埃落定。
1月13日,珍酒李渡集团(简称“珍酒李渡”)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高盛、中信建投国际担任联席保荐。若上市成功,珍酒李渡将继2016年金徽酒之后,成为第二家上市酒企,港股白酒领军、酱香酒翘楚。
尽管公司由“白酒教父”执掌,然而与行业领先酱酒企业相较,珍酒李渡的毛利率优势微乎其微。加之对单一品牌的过度依赖,以及公司近年派发近20亿元股息和沉重的存货负担,珍酒上市之路似乎充满挑战。
“白酒教父”亲自操盘
自2016年金徽酒(603919.SH)登陆上交所以来,酒企上市之路鲜有成功案例。如今,珍酒李渡递交港交所上市申请,有望成为7年来首度闯入资本市场的酒企。近年来,郎酒、国台酒业、习酒等国内顶级酱香酒企纷纷启动上市进程,其背后动机,更多是企业在行业头部化竞争中寻求突破的迫切愿望。
据公开信息,珍酒李渡位居我国民营白酒企业第四位,同时亦为国内酱香白酒领域第五强,旗下拥有贵州珍酒、李渡、湘窖及开口笑四大知名品牌,产品涵盖兼香、酱香、浓香三大香型。
若仅以出身论,珍酒李渡便显露出非凡之姿,其背后更有享誉业界的“白酒教父”——吴向东鼎力支持。
招股书揭示,吴向东创始人全资掌控珍酒控股,持股比例高达81.28%,而KKR旗下Zest Holdings持有16.2%股份,两大股东共握97.49%股权。珍酒控股为吴向东全资所有,KKR被誉为“杠杆收购大师”,金融界公认的顶尖产业投资机构。2021年末及2022年中,KKR分别投入3亿及5亿美元,珍酒李渡IPO前估值达330亿。
吴向东在业界享有“白酒教父”的美誉,其资本版图之广、实力之强,尤为业界所瞩目。目前,他实际执掌的金东集团,旗下拥有华致酒行(300755.SZ)、华泽酒业集团(涵盖金六福、珍酒等12家酒企)以及金东投资三大产业板块。
亦需指出,吴向东虽掌管多家白酒企业,然而这些企业多集中于中小区域,缺乏全国性的知名品牌。当前,珍酒李渡冲刺资本市场之际,“白酒教父”显然意图借此契机,弥补其品牌阵容的不足。
一边扩产一边存货高企
在业绩表现上,珍酒李渡于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统称“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23.99亿元、51.02亿元、42.4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5.2亿元、10.32亿元、7.12亿元。
在收入构成方面,珍酒这一酱香型白酒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在报告期内,其销售占比依次为56.1%、68.4%及65%。相较之下,李渡品牌的销售占比分别为15%、12.7%和14.9%,而湘窖与开口笑品牌则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
(图源:招股书)
尽管珍酒李渡的业绩目前尚可,但其发展动力略显不足。以细分数据为例,与2021年同期相比,2022年同期珍酒李渡的增长率降至18.2%,净利润也从21.7%降至16.8%。
相较于A股已上市白酒公司平均超过70%的毛利率,珍酒李渡的毛利率略显不足,其2020年至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分别为52.2%、53.5%、55.2%。
此外,行业步入调整期,珍酒李渡亦难逃库存攀升之困。据招股书披露,公司存货涵盖原材料、在制品(基酒)及成品白酒,其中基酒占比最大,2022年前9个月基酒存货高达30.13亿元。报告期内,存货规模分别为17.4亿元、36.5亿元及43.2亿元。
实际上,诸如茅台等酱香型酒企近两年来普遍加快了生产规模的扩张步伐。据珍酒李渡预测,至2024年之前,其基酒产量将提升至2.6万吨,其中酱香型基酒占比达1.66万吨。
业内普遍认知,扩产如同双刃剑,对中小酒企影响尤为显著。观察扩产相关企业,部分品牌已显现出价格倒挂现象。故而,珍酒能否有效吸收新增产能,尚存疑问,这也成为外界对其存货金额持续攀升的担忧焦点。
《每日财报》指出,在存货稳步上升的同时,珍酒李渡公司积极拓展经销商网络,并全力以赴投入广告宣传。以2021年初至2022年9月30日为例,其经销商队伍从3628名扩充至6408名,广告费用亦同步增长,从2.41亿元增至4.86亿元。然而,这些举措能否助力珍酒李渡实现未来高增长,尚待观察。
针对细节风险,2021年珍酒李渡宣派股息高达18.86亿元,彰显其财务稳健。然而,在慷慨分红之际,公司报告期内却累积欠缴社保公积金近3000万元,此状况恐招致税务处罚和员工诉讼。
总体而言,我国白酒产业已步入存量竞争阶段,名酒与非名酒、高端酒与低端酒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在市场竞争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众多酒企虽涵盖多种香型和品牌,但其发展资源支撑基础相对薄弱,导致各细分市场优势难以凸显,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对于珍酒李渡来说,尤为如此,因此,尽快通过上市来获取助力,实为稳固发展地位的关键“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