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的烧酒
烧酒,亦称白酒,乃一类透明无色的蒸馏酒,各地亦俗称白干、老白干、烧刀酒、烧锅酒、蒸酒、露酒、酒露、露滴酒等。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寻我国少数民族独特的烧酒文化。
小锅酒
云南哀牢山彝族聚居区民众精于烧酒酿造,蒸烤环节至关重要,故此过程被称作“烤酒”。家庭小作坊中,小灶小锅便是其制作工具,成品酒亦习称“小酒”。主要原料包括大麦、五米、苦荞,稻谷、稗子、粟、薯等亦常被采用。酿造过程分为两步:首先,捂酒饭,将原料浸泡或煮熟,摊晾,拌入酒曲,封罐发酵;其次,烤酒,需大、小铁锅,木酒甑,酒漏,引酒管,贮酒器等工具。煮沸水,蒸汽蒸出酒气,凝聚成酒液,流入贮酒器。彝家小锅酒香醇可口,提神醒脑。传统上,自酿自饮,亦为馈赠佳品。
焖锅酒
云南红河畔,哈尼族自酿的“焖锅酒”流传久远。此酒以玉米、高粱、稻谷、苦荞为上,稗、粟、薯等亦可用。其酿造器具与彝家小锅酒相似,但程序独步。先将选料浸泡,蒸至谷粒裂开,晾凉后撒酒曲,装篾囤发酵。发酵时长依气温而定,2-3日至8-10日。酒饭发酵后,移入瓦缸封口,发酵10-15日即可取酒。蒸酒时,圆台形木甑内放接酒器,上口置冷水锅,蒸汽上升凝结成酒,落入器皿。头道酒度数高,二道酒度数渐低。
焖锅酒色泽清澈,晶莹剔透,口感醇厚,甘甜宜人,成为哈尼山寨节庆中不可或缺的佳酿。除哈尼族外,傣族、景颇族、拉祜族等民族亦擅长酿造品质上乘的焖锅酒。
蒸酒
在云南怒江之畔,怒族与傈僳族将烧酒雅称为蒸酒,此名由来,因酿造过程中蒸煮工艺占据核心。蒸酒之佳酿,玉米为首选,亦可用高粱、稻谷、荞麦、粟米等。其制作手法与彝家小锅酒相似,略有出入。需先浸泡原料,蒸熟酒饭,再行贮存发酵。
日本
酵素程序与前述一致。在蒸烧酒过程中,所用器具各异。怒族与傈僳族所制甑子,乃以古树原木掏空制成,甑中上部留孔,插入细竹管,作为出酒槽。加热锅底,酒气上升遇冷凝结,流入接酒器,经出酒槽流出,即成蒸酒。初出酒度数高,酒力强劲;随蒸烤时间增长,酒度逐渐降低,后出酒味渐淡。
各民族均擅长酿造风味各异、品质多样的烧酒,诸如滇南拉祜族的董棕树心酒、嫩包谷带核蒸酒,以其独特的原料而独树一帜。总体来看,少数民族烧酒酿造共通之处有:
首先,发酵酒曲通常为自行配制的土酒曲,而烧酒的风味与品质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土酒曲之间的差异。
其次,在烧酒酿造过程中,对浸泡原粮及蒸烤酒饭所用水质有着极为严苛的标准。唯有优质水源,方能酿造出佳酿,此乃各民族共认的道理。通常,酿造美酒之地,多位于山水交融之地,山泉清澈,溪流澄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