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各个历史时期都留下了自己的独特的酒壶形态。 在我国,酒文化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了。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酒壶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华丽、精细起来。那么,历史各年代酒壶形态,你知道是哪几种?
一.唐代——青花瓶
在古诗词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古代文人墨客对白描画情有独钟,对于饮酒更是如此。但是这些作品当中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中最为经典的是那款“紫桃轩”,它以其华美典雅的设计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同时,这套酒杯还被当作礼器使用,用来斟酒也是颇具特色的。而且它的造型独特,十分适合作为礼仪用具。而除了这一件具有代表性的瓷器的玻璃酒盏外,“菊花春曲”中的梅瓶则非常受欢迎。
二.明朝——圆形小酒碗
清乾隆时期是陶瓷发展的鼎盛年份。当时许多商人在家中收藏了不少名贵物品,例如:玉石珍珠等。这些文物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改进之后形成了一个完整又丰富的艺术体系,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部分之一。此外还有一些比较著名的书籍以及文献资料,如《北齐书》中所提到的“汾州窑坊遗址”。由此可以看出,这种陶制的小酒瓮便是当时较为普遍的一种酿造工具,并且此类器具也曾一度成为皇室贡品,用于宴请亲朋好友。
三.民国-大敞口壶
民国时期是中国酒文化的黄金时代,此时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各个地区均出现过大量高档酒水产品。而在这个阶段,不少家庭都会选择购买到各种价位不同的品牌酒进行送给亲友们享用。不过在这段时间里,由于经济原因使得市面上出现了大量的假冒伪劣商品,导致普通百姓很难辨识真伪。因此,民间就开始流行起了打孔回收、贴标验货等活动,以此来牟取暴利。当然这样的行为也不是什么好事,毕竟现在很多人都不懂如何鉴别真假酒。而这个时候就有了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模仿茅台酒瓶的方式制造假的茅台酒,从而将茅台酒瓶砸碎后售卖出去。
四.近代—金银质地的象牙瓶
从上述两处来看,虽然这两者在外观上有所差异,但总体而言都是很值得大家去品尝的美酒佳物。比如说下面这款金银质地的象牙瓶便是一款有着很高知名度的中国传统酒具。首先它的容量足足为10升,上面镶嵌着一只金色的大拇指和食指。其次,它采用的材料也是比较考究的高纯度食用蜡,这种制作工艺需要经历多次反复的实验才能得到成功的效果。
五.现代—爵式酒杯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及环保意识逐渐提高,中国的古典酒文化也在逐步走向多元化和国际化的道路。
古代酒壶造型多为仿青花瓷,有圆底、平底和方形三种。在商代中期至秦汉以后的时期里,这些器物被称为“尊”,其制作方法也颇具讲究。
唐代陶制爵,是我国古人喜爱的一种盛酒器皿。《诗经·小雅》中有:“金樽清酒斗十千。”宋词中就有“玉碗装满月光”、“一壶浊酒喜相逢”。这类杯形的壶,以饮酒而著名,“不醉则卧”的意境流传甚广。“举觞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都是非常常见的饮酒场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且将新火试新茶,人生几何?”等等诸如此类的场面层出不穷;还有一些则是采用陶瓷制品来作为盛酒容器进行储存的。
中国传统工艺与现代文明发展密切相关,随着酿造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蒸馏器具出现后才得以应用于生活之中。因此在我国早期的考古发现表明: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大罐、小瓮或者坛子等贮藏食物了。由于当时生产力尚处于初级阶段,所以这种工具在当时并不普及。但到了夏周时期,《礼记?曲礼》中的《春官》中也有关于此问题的描述:“既载道士,必行罇鬯(音同)祭祀”(注释:‘麹’即觚),并把用義覆土或泥质原料所制之器放在一件类似铜钱的器皿上,置入谷草袋内密封放置于室外以供宾客享用的容器。后来从民间学家手里的资料看来,这一过程是在黄帝时代便已出现了。不过在西晋之后,这个时候流行的温酒法也就渐渐消失殆尽。
据《博物志》,东汉时已有人用麻纸包裹一只壶,并在上面绘画各种图案。如《说文解字》中的云:“盖竹者,木也,故曰竹筒。其状似鸟兽,高颈,鼓腹,长颈,圈足,侈口,敞口,前开后合,尾稍收敛,谓之竹筒。”说明此时还没有形成专门用于贮藏粮食及饮料的器具——醴酪,而是一种专用用来盛酒的器具。《韩非子的本纪》(卷二七八四)曾提及“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钦而甘之”的说法。“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饮酒而亡国者”。
此外,在战国以前的文献以及社会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的许多名胜古迹都出自于中原地区。《史记》中的刘向编写的《战国策》、《书事通考》《吕氏春秋》中也有这样的论述:"项羽始使北齐,凡二十一人,亦皆威武。"可见楚恭王伐吴时的壮勇无畏行为乃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个事件。
当然除了以上两种历史典籍之外,我们还会注意到一些具有一定年代特征的古代酒器的造型:
仰韶彩釉耳坠式酒杯,瓶身雕刻有莲瓣纹饰和莲座纹饰,
壶体由六只小巧玲珑的小方柱组成,